close

 

2002年10月4日‧星期五‧雨

【威斯教堂】

德文的 Wies 是牧草地的意思,Kirche是教堂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就是「在牧草地上的教堂」。傳說中,一七三八年的六月十四日,當地一位農婦,在這個草坡地上發現了一尊舊耶穌像流著眼淚,對此異象驚訝不已,她趕緊俯身膜拜又讓更多當地人前來見證,於是人們就來這兒為這個耶穌像建了個小禮拜堂供信徒膜拜。消息傳開,吸引了無數歐洲各地的朝聖者前來,當時,五公里外的石園修道院(Steingaden)認為該在這兒就地為絡繹不絕的朝聖者建一座教堂,就和建築大師齊默爾曼(Zimmermann)在一七四五年的時候訂了在這片草地上建教堂的合約。齊默爾曼找來也是藝術家的弟弟Johann一起合力用了整整十二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座巴伐利亞洛可可藝術中的極致經典鉅作~威斯教堂。

 

  別的教堂總有城市環繞,這兒沒有;別的教堂總有車聲人囂,這兒沒有;別的教堂前可能有個花園或墓園,這兒沒有。天空很寬闊,綠色草坪的地平線上就是白雪覆蓋的阿爾卑斯山山脈,獨自屹立在山丘上的威斯教堂,就這樣靜靜地在草原上與天地的自然景色合而為一。這兒的環境保護的挺好,路旁的農舍、草坪上的綿羊和無視於往來遊客,氣定神閒在小徑上踱步覓食的雞隻、青草的香氣混雜著教路人停止呼吸的糞便味,彷彿沒有遭到現代混亂秩序闖入的恬靜氛圍,就彷彿像古時候那樣的自然,讓你的心情在這突然間完全失去了煩惱的能力。

 

 

  走進教堂前,我還不明白為什麼在整條羅曼蒂克路上,威斯教堂得以和烏茲堡的主教宮殿同被聯合國文教組織選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只是因為它的年代比較久遠嗎?走進教堂裡看到它美得讓我動容的華麗洛可可式裝潢,我才恍然大悟!這樣美麗的建築物一定要保留到很久很久才行。

 

  教堂屋頂的壁畫教人讚嘆之處在於,天花板雖然是平的,但是在壁畫繪製後會讓你以為屋頂是圓弧形。以灰泥為建材的裝飾,處處可見輕盈的特質,如抓著裝窗簾嬉戲的天使,不仔細觀察可真是會誤認為窗簾是布料所裁製的。教堂中的「石柱」也值得一提,由木材所製成的柱子在經過彩繪後,竟然有如光亮的大理石柱。教堂上方的窗戶也頗具巧思,因為每天第一道陽光會從祭壇第一道窗戶射下,下午最後一道陽光則會準確的投射在神父講道的講臺上。光線在教堂中永遠充足,即使下雨天也不覺得陰暗。

 

  屋頂壁畫中有一扇門,我自己叫它做『天堂之門』。我靜靜地站在那裡看著我的天堂之門,心裡有種上帝已經為我的人生開啟了另一扇門的感覺,彷彿生命中所有的不愉快、不順遂,都已經關在那扇門外。據說此地的教堂相當靈驗,所以聖壇左右兩邊的小走廊上有許多祈求健康平安的蠟燭,而小聖台上面也滿佈著來自世界各地許願及還願者的信函。

  其中一支蠟燭上面掛了短箋和一張照片,是個小外甥寫的,上面說他的舅舅生前喜歡旅行,一直希望有機會來到威斯教堂一遊,卻不幸在一場意外中喪生,他們家人來到這裡並立了這隻蠟燭,相信他的舅舅一定能在這裡找到永生的平安!

  我在這蠟燭前佇立許久.....

【小記】原來威斯教堂天花板上的壁畫~“最後的審判”中的那扇門,真的就叫做『天堂之門』!不論你站在教堂的哪一個地方向它注視,都會發現它都朝向觀看者,這意謂著天堂之門為人人而開。

 

 

2002年10月6日‧星期日

  前天,因為時間的關係走馬看花匆匆離開威斯教堂,今天的行程比較輕鬆、要看的景點也較少,所以大夥決議順路再到威斯教堂走走看看。

  威斯教堂雖然位置荒僻,但小徑上的遊客卻絡繹不絕。很幸運的,今天適逢禮拜天,是村民做禮拜的日子,教堂裡座無虛席,還有許多人神情專注地站著聆聽神父講道,我們也安靜的站在人群中再一次感受這美麗的時刻。

  證道暫告一段落,一陣靜默,當神父唱起聖歌伴隨著古風琴聲迴蕩在教堂裡的同時,我的眼淚剎時奪眶而出,全身不禁打起顫來,真有種雞皮疙瘩掉滿地的感動。這,真是個另人難忘的經驗!

(後記)禮拜仍在進行中,我忍不住拿起相機拍下這個感動的瞬間。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上帝的溫暖與力量。

 

 

【知識小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NGCHINGJU 的頭像
    CHANGCHINGJU

    秘密花園

    CHANGCHING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