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阿財問哥哥,在政大可以做的真的有八十件事這麼多嗎?

天才哥哥回說,我覺得應該不到十件吧!但是如果只有十件的話就出不了一本書了,所以再怎麼掰也要硬掰出八十件來。

看了書之後發現內容跟書名好像也沒啥關聯,反正應該就是一本只有政大人才會有興趣的書罷了。

 

 

我坐在906公車上,一面翻著這本書,一面聽著音樂,看著窗外的景美溪,音樂正巧跳到蘇打綠吳青峰唱的「這天」。(一直到去年吧!?我才知道原來蘇打綠也是政大校友!)

雖然我那個時代政大附中連個影都還沒、中正圖書館前也還沒有醜陋不已的柱子林立、四維堂旁的行政大樓在我畢業那年才剛落成、學校好像也沒有官方網站,但是你還是可以在字裡行間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美好或不美好的回憶。

 

書末最後一篇是「校歌正名題」,我倒是蠻贊同的。先撇開政治不政治、吾黨不吾黨的迷思,校園不停的在改變、發展與進步,最後我們所擁有的共同不變的東西,應該就只有校歌了,不是嗎!?

茲將文章節錄如下。

我們的歌,校歌的故事

一般來說,每個大學生都只唱過兩次校歌,一次是新生開學始業式,另一次則是畢業典禮。

第一次唱的時候,校歌生疏陌生,但是非常開心,也樂意學習,一下自就學會了。第二次,通常也是最後一次唱的時候,畢業在即,也太多心煩的與值得期待的事情正要發生,校歌也就被當成無足輕重的背景音樂,匆匆帶過,真正高聲唱和的,恐怕為數不多。

政大校哥寫於對日戰爭時期,加上政治大學當時是黨校的特殊歷史定位,校歌裡面出現諸如「革命」、「三民主義」、「吾黨」、「全國同胞」等這樣的歌詞並不令人意外。然校歌的曲調優美,唱來也頗有盪氣迴腸之感,歌詞內喻大學為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搖籃,非常符合當時(甚至是今天)的社回文化脈絡。政大校歌是非常標準的校歌。

也許你對自己校歌的歷史一無所知,甚至不太會唱。但是在政大,唱校歌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大家都很能唱校歌。

創立於1968年的文化盃校歌合唱比賽,是政大人唱專業校歌的濫殤。那時候台灣的音樂教育不普及,看懂五線譜的人也不多,為了推動這個活動,課活組還請振聲合唱團到每個科系去教導他們如何唱校歌,從發聲、識譜、投入感情,到完美呈現,務必要達到「信、達、雅」的境界。現在,冬天晚上走在政大校園,都可以聽見同學們努力用心唱著校歌。經年累月練習然後,粉墨登台,冬雨的濕冷,加上校歌的旋律,揉合成四十餘年政大人集體記憶的特殊味道,這是校歌的味道。

僅管校歌歌詞有時代的影子,但是對政大人來說,校歌不是唱進去,而是唱出來的。因為文化盃,政罷校歌之於政大人的關係,是一種美化、專業化、精緻化的表現,為了達到盡善盡美的成果,少不了辛苦的練習,犧牲自己的下課時間,天天熬夜到十二點,冒著倒嗓沙啞的危險,一遍又一遍的試唱,只為了台上的那五分鐘。所以校歌的意義不在於「吾黨」與「革命」,也不在於「三民主義」與「命令」,校歌的意義是我們如何藉著唱校歌來詮釋年輕生命的申論題。

校歌的意義在於你在那時候牽起誰的手,唱完歌每天送誰回家,或是努力向前看著、唱著,就會得到鼓勵的眼光與掌聲;校歌是你從學弟妹變成學長姐;校歌是在下雨校園屋簷下,捧在手心暖暖的澎大海;校歌是四維堂內滿滿的人潮與鼓動;校歌是比賽結束後,我們站在圖書館前的再一次唱頌;校歌是離開學校多年之後;你突然想起的熟悉旋律。

第一次與最後一次唱校歌,不過相隔四年,但在心態思想上,大部份人都有很大的改變,我們從大學新鮮人變成社會新鮮人,也從只會跟著唱和的青年,變成可以掌握自己旋律的成人。也許仍會堅持,也許會背離當初的理想,無論如何,離開學校,邁步前進,請不要忘記一起唱校歌的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NGCHINGJU 的頭像
    CHANGCHINGJU

    秘密花園

    CHANGCHING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